正文:第16章 乱世烽烟(二)
粱熙听闻尹氏在安置流民上花了大功夫,也颇有成效,忙亲自带着姑臧各大姓豪族的宗主到尹氏田地上巡视。
天上下着蒙蒙细雨,河西的天阴阴沉沉的。
但顺着谷水支流的方向,新垦的田地上已经泛绿,流民得了土地,终于不再漂泊。
尹川斗笠蓑衣,在田地里忙活着。
粱熙远远看着忙碌的尹川,得知竟是传闻中的尹家姑娘,赶忙让尹文带尹川到跟前叙话。
粱熙见尹川手上还抓着一把绿油油的苗子,忙问尹川在教流民种植什么。
“回大人,这是红花的花苗,眼下正在间苗。”
粱熙取过尹川手上的花苗,“红花?可是当年大汉博望侯从西域带回河西的红花?”
尹川嫣然一笑,“大人慧眼!”
粱熙对红花颇有兴趣,反复看着手里的花苗,“你倒是说说看,为什么要在这新垦的土地上种植红花?”
“这一带的土地肥力不足,种植粮食不适宜,红花耐缺水、耐寒冷,对土地肥力要求也不高,且红花能入药,是活血化瘀的良方,红花的花冠还能作为红色染料,大人,用红花花冠染出来的丝织品,颜色鲜丽夺目,若顺着这河西商路输出西域,定然获利丰厚。”
粱熙和在场各大姓豪族宗主大为惊讶。
“好一个见识广博的姑娘!”
尹文连称“不敢”。
“尹姑娘聪慧,你再说说,眼下这河西流民数量庞大,该怎么安置更合适?”
“流民入河西,为温饱安定而来,如果不能妥善安置流民,流民聚众成寇,后果不堪设想。但能妥善安置流民的,也就只有土地了。”
粱熙叹息,望了望环绕在身旁的各大姓豪族宗主,“河西地广人稀,土地倒也不少,但可供耕作的土地不多。流民众多,夺了河西百姓的口粮,后果也不堪设想。”
尹川指着眼前新垦的田地和弯腰劳作的流民,“大人,耕地不多,开垦便是了,春去夏来,天气转暖,祁连山的冰雪融水,不仅是这谷水,就连张掖郡的弱水,敦煌郡的甘泉水和冥水,河水都会涨起来。河流涨水,若不善于疏导就会泛滥,危及民生。但疏导得当,储水灌溉,荒漠便可成绿洲。新的绿洲出现,流民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。”
粱熙大喜,“尹姑娘说得对极了,新开垦出来的土地,适合种植粮食的,便种植粮食,不合适种植粮食的,也可种植红花、牧草、甚至是药材!”
尹川颌首一笑,“大人英明!只要有土地安顿流民,那么流民给河西带来的,就不是负担和灾难,而是人口、劳力,是河西之福呢。”
粱熙见尹川给解决河西流民问题指了一条明路,内心暗自感激,对尹文叹息一声,“尹兄,你家姑娘,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,一个姑娘家,竟胸怀家国,当真是难得。”
这话既狠狠赞誉了尹文与尹川,又狠狠打了各大姓豪族宗主的脸面。
各大姓豪族宗主面面相觑,若有所悟。
尹川低头看着手里的花苗,想起先生索英,忙对粱熙说:“大人过誉了,小女子这一点浅薄的见识,都是我家先生教导的,先生在世时,曾走遍河西每一寸土地,对河西山川河流、物产风俗都了如指掌,先生将他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册子,希望有朝一日能惠及河西百姓。先生临终前将这本册子交给了我,如果大人允准,小女子将这册子抄写分发下去,或许对河西眼下的局面有所帮助。”
粱熙喜不自胜,连连称好。
尹文却皱了眉头,不明白尹川为什么无端提起索英。
尹川淡然一笑,先生生前为河西殚精竭虑,他应该得到他应有的尊崇与名分。
凉州刺史部下辖七郡,涵盖了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地区。尹川要的,就是借刺史大人的名义,将索英的心血散布到整个河西地区,让敦煌索氏将来无法拒绝先生生前的请求。
********************
夜深了,尹川在灯下抄写着册子的内容。
每抄写完一部分,她就在册子的封面上端端正正地写上“敦煌索英”。
“敦煌索英”,她要让整个河西都牢牢记住这四个字。
尹府外忽有马蹄声响起,“呱嗒呱嗒”的,踩得人心都乱了。
尹川一惊,忙吩咐侍女月牙到门房处打探究竟。
一会,月牙兴冲冲地拿着一封书信进了房,“姑娘,西边来信了!”
“西边”!尹川心跳加速。
果然是李暠的来信。
“三月,大军再围延城,龟兹据城不出,战事结束难期。一切安好,勿念。长生”
尹川霎时湿了眼眶,分别日久,才知思念益长。
这些日子忙着,倒也不觉相思难熬,可夜里乍见西边来信,才惊觉自己对李暠的思念一如塞外风沙,无孔不入。
她神思恍惚,手里的狼毫竟神使鬼差地写着“长生”二字,一遍又一遍。
正准备就寝的尹文经过尹川的院子,见尹川院子里的灯火还亮着。
转过院门,见窗纱淡浅,映出尹川托腮发愣的模样。
响起日间的事,尹文特意咳嗽了一声,敲响了尹川的房门。
尹川意外,忙将书信收了起来,吩咐月牙开了房门,让父亲入内。
尹文进了房,“川儿,怎么晚了,怎么还不就寝?”
尹川见父亲的目光落在书案上,担心父亲将“长生”二字看了去,忙将纸张揉了丢弃在一旁。
尹文何等眼尖,“长生”二字早就入了他的眼。
“这么晚了,父亲怎么还不歇着?”尹川亲自给父亲端了茶水。
尹文却吩咐月牙上酒。
河西的夜晚寒气侵人,酒能暖身,可以喝一杯。但尹川看出父亲分明是有话和自己说。
“今日从刺史衙门出来,刺史梁大人要为父替他转达谢意。刺史大人说,你妥善安置流民,为河西立了一大功呢。”
月牙上了家酿蒲桃酒。
“立功的说辞也就罢了,父亲,今日女儿听说众多流民中有一股来自天水,既然是天水老家来的流民,父亲您是尹氏坞壁的宗主,何不将他们纳入尹氏坞壁?一来可以组织流民有序耕作生产,二来可以从中挑选一些身体强壮的流民,加以训练,增强尹氏自保的力量。这也算是一举两得的事。”
尹文吃惊,今日尹川的做为,一来能安定河西局面,二来增强亲族势力,上可向刺史大人交代,下可保宗族亲人,两全其美。将来一旦苻秦政权倾覆,河西彻底变天,尹氏也有本钱在这乱流中定住脚跟。
这已经不是一个闺阁女子的格局。
可她偏偏是一个闺阁女子。
“川儿,这些年,你跟着先生东奔西走,为父还心疼你吃苦,现在看来,川儿是有见识的姑娘,在这乱世,为父也可以稍稍安心些。”
听父亲提及索英,尹川眼泛泪光,“父亲,川儿这一点长进,都是先生的功劳。”
“川儿,你对索先生感情深厚,所以,你执意为先生守孝三年,为父也不阻止,可是川儿……你当真只是为了先生么?”
尹川见父亲单刀直入,就已经明了父亲与她把酒夜话的深意。
作为尹氏坞壁宗主的父亲,素来手眼通天,哪能对她的事一无所知?不过是因为怜惜爱护她的缘故罢了。
望着院子里的沉沉夜色,尹川低了头去摆弄书案上的纸笔。
庭院中引种自西域的迷迭香散发着让人清醒的香气,那香气浓郁方冽,带着阳刚的气息。
自打从西域归来,尹川就在庭院里种满了来自遥远域外的迷迭香。
“父亲你闻到了吗?”
尹文莫名其妙,“闻到了什么?”
“迷迭香,迷迭香的味道,这是来自西域的香草!”
“曹子建做《迷迭香赋》:‘播西都之丽草兮,应青春而凝晖’,川儿,父亲知道,你感激索先生。”
尹川抚着册子上的“敦煌索英”四字,“是啊,父亲,女儿感激先生,不禁感激她将女儿视作亲生,更感激他将女儿带到了辽阔的西域,让女儿懂得,姑娘家可以在闺阁里描龙绣凤,也可以天高海阔。若不是先生的教导,在这乱世中,女儿恐怕如何自保都不懂得,哪里还谈得上帮助父亲安顿流民,开荒生产?所以,父亲,女儿为先生守孝三年,这不应该吗?”
尹文哑口无言。
许久,尹文才叹了口气,“川儿,虽是乱世,但有父亲在,这姑臧的闺阁,总是安稳的,父亲所愿,不过就是希望你安稳一生罢了。”
尹川索性将话挑明,“父亲想必是见过了曹莫门陀叔叔,也听闻了河西李玄盛的事情了。”
“大姓豪族,互通婚姻,形成世婚,川儿你是知道的,河西公子李暠,美名远播,自然是佳婿,但敦煌大姓,同气连枝,侯府公子的婚事,绝不会外求。川儿,这你也是知道的!况且父亲早就听闻,辛氏有女待嫁,河西公子李暠,是不二人选,辛氏李氏,已有约定,川儿,你的心愿,定会落空。”
尹川低了头,抑住内心的酸楚,“父亲虽然知道河西公子李暠,却不知道,女儿与李暠,曾经同历生死,对彼此也有了允诺……”
“川儿……”尹文大惊,喝住尹川,“胡说什么?百年河西,城头王旗变幻,什么河西公子,什么侯府,都是虚幻,平实安稳,最为要紧!”
尹川看着父亲,“其实父亲还有一层担忧,眼下苻秦政权倾覆在即,对河西已经有心无力。凉州刺史梁大人掌控整个河西的军政大权,吕光大将军则有十万雄兵在握,粱吕二人不和,将来的河西,不管谁人称王,都势必要经历一场腥风血雨。敦煌侯府与刺史大人交好,到时候定然会卷入斗争的漩涡,父亲今日的劝告,不过就是希望川儿远离是非,女儿是知道的。”
尹文欣慰,“既然川儿都知道,也应该明白趋利避害的常情。”
尹川看着父亲笑了一笑,举杯仰面,一饮而尽。
“父亲,我们已经身在乱流中,谁还能独善其身?平实安稳固然是好,但父亲怕是不知道的,女儿在扞泥城,杀过匈奴人;在依循城,险些丧了命;在伊吾城,女儿手提环首刀,亲手取了柔然人郁久闾斛律的首级给先生报了仇,父亲,纵然千难万难,女儿都是无所畏惧的。”
语气和酒气一样浓烈,让人无法辩驳。
尹文目瞪口呆,看着尹川坚定的眼神,暗暗下了决心。
今日张掖郡马氏当家夫人和公子上门做客,贾氏夫人知道丈夫为尹川的婚事操心,便跟他提及了祖籍扶风的马氏。
扶风马氏,后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。
自马援后裔、西凉马腾马超出河西后,留在河西的马氏后人渐渐就脱离了军政,从此耕读传家。
百余年下来,马氏虽不在河西军政核心之内,但有名望更有家业,且马氏善相马善养马,在张掖拥有偌大马场,掌控着凉州战马的三分之一来源,任谁也不敢轻易得罪。
马氏当家主母是贾氏娘家表姐,贾氏希望通过联姻让尹氏在河西更加稳如磐石。马氏宗主亡故已好些年,旁支渐渐势大,马夫人把持家业已经有些力不从心,也寄望于通过与望族联姻来稳住地位。
尹文对贾氏的提议甚为满意,马夫人自那日在姑臧城郊见了尹川之后,和尹川甚是投缘,也暗地里跟贾氏提及了婚事,为公子马征求娶尹家姑娘。
到了六月,尹文以让尹川到张掖马氏马场为尹氏部曲挑选马匹为借口,打发尹川离开了姑臧。
离开姑臧,也就断了玉门关外与她的联系,尹川明白尹文的用意。可她没有料到,与她一起离开姑臧前往张掖的,还有她的继母贾氏。
请在新闻客户端顶部搜索栏搜索“小说”,添加“小说”频道,方便下次阅读。